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近年来,在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推进下,全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逐渐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应用,一批AI营养师悄然走入大众生活,通过数字人、小程序、智能硬件等多形态服务,推动营养管理走向个性化、便捷化。
上岗后,AI营养师的表现如何?它如何帮助用户守护“舌尖上的健康”?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随时随地定制营养方案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大模型技术的成熟,AI营养师以可对话交互的数字人形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我之前因为骨质疏松,右膝关节疼了好几个月,虽然一直在吃钙片,但效果不明显。”家住北京的李阿姨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京东APP中有一个AI营养师“小晶”,本来没抱太大希望,就随便咨询了几句。
令李阿姨惊讶的是,“小晶”并没有机械式地回复通用建议,而是逐步引导她补充健康信息,详细询问日常饮食习惯、运动情况以及过往检查报告。“‘小晶’专门给我列了一个抗炎补钙饮食清单和运动计划,我现在感觉好多了,并且每天还会向它‘汇报’身体情况。”
这一自然、连贯的对话交互能力,正是AI营养师的核心优势之一。京东健康探索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慧介绍,依托京东“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技术,AI营养师“小晶”能有效解决传统营养咨询中存在的方案难以个性化等痛点。
“我们并不是要做一个冷冰冰的问答机器,而是希望通过拟人化的数字形象、语音互动、图文说明等方式,让AI带来陪伴式的服务体验。”刘慧说。
营养健康领域专业性强,但高质量、精准标注的训练数据稀缺,网络还充斥大量错误矛盾的“伪科普”信息,直接用于大模型训练,易导致AI营养师输出错误建议。
“我们不能让AI‘胡说八道’。”刘慧向记者介绍,京东联合权威营养学专家、临床医生共同构建和审核“小晶”的知识库,使其能提供科学、精准的营养知识解读,帮助用户建立正确的健康认知。“知识库还采用动态更新机制,定期引入国家相关标准、新研究成果,持续为用户提供营养健康指导。”
随时随地定制专属营养计划,是“小晶”吸引用户的一大亮点。
来自上海的新手妈妈张女士就多次在深夜向“小晶”求助。她分享说:“有一次宝宝吃了新辅食后出现疑似过敏症状,我特别慌张,‘小晶’迅速判断出这属于轻微过敏并耐心安抚我,教我如何正确添加辅食,甚至连后续食谱都帮我写好。”更让张女士感到信赖的是,AI能够记住宝宝之前的饮食记录和生长数据,无需她反复说明背景信息,“仿佛有一名专属营养师全程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