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遭遇的重大海难事故中,中国援外医疗队连续数日不间断工作,让数百名伤者转危为安。
在与致命的埃博拉病毒斗争中,中国援外医疗队挺身逆行、深入疫区,为当地建起公共卫生体系。
在新冠疫情期间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援外医疗队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控制疫情、救治感染患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在其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派遣规模最大、实施效果最好的援助项目之一。
60年来,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赓续流传。中国援外医务人员以精湛的医术抚平患者伤痛,以健康中国的实践经验提高受援国家医疗技术水平,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挺膺担当。
让医疗新技术在当地“生根”
2021年,中国援多米尼克医疗队成功开展当地首例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多米尼克总理罗斯福·斯凯里特在社交媒体上兴奋地表示:“我们向着建立装备齐全的心内科迈出重要一步。”
为了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术,中国援多米尼克医疗队队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吴德熙准备了两年,还主动申请延期援外工作。
“多米尼克心血管疾病多发,但一直没有心血管专科,很多新技术、新方案难以实施。”吴德熙介绍,例如,有些患者有心脏骤停的危险需要植入起搏器,尽管我国向当地捐献了临时起搏器,但当地开展植入手术的人才基础十分薄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援外期间,吴德熙一直主动指导和推荐当地医务人员,帮助他们成长为专科医生。2021年5月,吴德熙与当地医生安德鲁合作完成了多米尼克首例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手术。
安德鲁感触道:“我们不仅挽救了一名患者的生命,还让多米尼克心血管疾病治疗实现了一次飞跃。”
援外期间,中国医疗队员开展了大量的创造性实践,不仅将国内的新技术、新理念运用到当地医疗实践中,还为当地医疗水平的后续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上一篇: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